2014年咨詢心理學復習資料:9.3家庭問題的心理咨詢


考試動態(tài):2014年上半年各地成績查詢專題|20歲可申請代報名
課程推薦:2014年網課+面授保過班|零基礎保過|1v1直播自習室
第3節(jié) 家庭問題的心理咨詢
一、什么叫家庭
心理學家對家庭的定義是,“在現代社會里,家庭是個體合情、合理、合法地滿足三種基本需求的特殊社會功能組織”。若能滿足三種基本需要,家庭則存;若不能滿足,家庭則亡或名存實亡。這個定義,最低限度,在心理咨詢師進行家庭診斷時,是很有使用價值的。
二、家庭心理咨詢的主要原則
第一,面對夫妻關系造成的家庭問題,判斷“破裂家庭”或“死亡婚姻”,必須小心!最好按照家庭的心理學定義,按實際情況,從夫妻雙方滿足基本需要的程度,合乎邏輯地進行分析,從而做出科學的判斷。如果尚未達到“破裂家庭”或“死亡婚姻”的程度,就應按照如何滿足三種基本需要的原則去引導求助者。
第二,將問題具體化、客觀化。解決求助者家庭問題的困惑,不能把求助者敘述的一般性和模糊性的事件作為出發(fā)點,如“家庭關系復雜”,“夫妻感情不和”之類的判斷,必須將它們具體化以后,才能作為咨詢的話題;另外,要客觀化。不能只聽求助者的一面之詞,必須把求助者說的事件,認真地全面核實,咨詢工作才能開始。咨詢中,對家庭事件,只作心理學分析,不牽扯到心理學以外的領域?!扒骞匐y斷家務事”,難就難在將問題具體化和客觀化。
第三,咨詢師不要以自己的價值觀來揣摩求助者的看法,必須以求助者的看法為核心展開討論。
第四,只向求助者擺出幾種解決問題的可能性,不替求助者進行選擇。
第五,必須為求助者絕對保密。因為婚姻家庭問題中,很多是求助者的隱私。咨詢師為此保守秘密,是職業(yè)道德的基本要求。
第六,無論屬于婚姻中的哪類問題,必須盡量堅持夫妻雙方同時參加咨詢,特別對性生活有關的問題更要如此。對這類問題進行單方咨詢不但效果不好,有時還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誤會。
三、親子關系心理咨詢
(一)親子關系的概念
就親子關系的本質來看,其內涵有三:
1.自然的血緣關系;
2.人倫道德關系;
3.法定的養(yǎng)育、監(jiān)護關系和法定的贍養(yǎng)關系。
(二)親子關系問題的心理咨詢
上述三類關系的性質,在日常生活中,并不是經常地被自覺意識到。大多數父母養(yǎng)育子女,以及大多數子女贍養(yǎng)老人,基本上是憑借情感、良心以及傳統(tǒng)道德。這是具有中國傳統(tǒng)特色的親子關系,也是中國的“人之常情”。對此,不可謂之不對,當然也不可謂之全對。因為在家庭中,親子之間,畢竟是以自然的血緣關系和人倫為主。特別在中國,倘若家庭關系中過分強調法理,人情味就會降低,家庭氣氛就會變得有些冷漠。缺乏感情的家庭,起碼對當今的中國人來說,是難以忍受的。至于隨著社會的變遷,未來的中國人是否可以忍受,那就不好推斷了。
能否自覺地意識到親子關系的實際性質,將影響父母對子女的養(yǎng)育態(tài)度和子女對父母的贍養(yǎng)態(tài)度。由于親子關系不是單方的,而是在父母與子女的言行互動中實現的,所以家庭中親子間產生各類問題,都與雙方的態(tài)度相關,一方的態(tài)度,必然影響到對方。親子關系的實際性質,乃是親情、道德和法理渾然一體的關系,但它隨著子女的成長和父母年齡變化,在親子之間的互動過程中,情、德、法在親子關系中所占的地位也是不相同的,于是,親子關系便明顯地表現出它的年齡階段性質。做父母的如若能真正理解這一客觀事實,那么,孩子處在嬰、幼時期,便會以親情為主;在孩提時,便會訓導德行;再往后來,便會教以法理。
應該說,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,應具備三個基本條件:1.親、子雙方對親子關系有全面、正確理解;2.對人倫道德有端正的態(tài)度;3.用發(fā)展變化的眼光看待對方,對親子關系的年齡階段性有正確認識。
以上所述,對心理咨詢工作來說,非常重要。作為心理咨詢師,沒有以上基本知識,面對家庭中的親子關系問題時,很難理出頭緒。
我想,若要在家庭親子關系問題上做好心理咨詢工作,只有將以上基本知識,依求助者的實際情況加以靈活應用,才是比較可靠的方法。
當然,也有人喜歡從形式上判斷與處理親子關系問題。比如,有人把親子關系分為“權威型”、“專制型”、“寬容型”、“放任型”,等等,并對親子關系類型的表現,進行了詳盡的描述。按此種分類法進行診斷和咨詢,不是不可以,但必然冒很大風險。因為,同一個家庭里,親子關系的所謂“類型”,絕對不是一成不變的。在同一個家庭里,在不同時期,由于父母態(tài)度的變化,由于孩子年齡的增長,由于家庭成員的增減,由于社會文化的變遷等等因素,親子關系必然隨時發(fā)生變化。再者,在面對不同性質的問題時,親子關系往往也是不同的;一個家庭中的親子關系,時而專制,時而寬松,時而權威,時而放任的情況,也是存在的。上述實際情況,即親子關系的多變性,使上述親子關系“分型”的做法,喪失了它的一般意義。當然,即便使用這種分類法進行心理咨詢,也不會有人干涉。但是,在咨詢師頭腦中,一旦形成這種固定分類的觀念,那么,在心理咨詢的臨床上,“貼標簽”的錯誤就難以避免了。
編輯推薦:
環(huán)球網校心理咨詢師官方微博|心理咨詢師考試交流QQ群:127666654
最新資訊
- 2025年心理咨詢師備考資料包!一文講清報考條件與就業(yè)路2025-06-26
- 備考黨速存!2025年心理咨詢師干貨資料包,解鎖證書高含金量2025-06-24
- 資深心理咨詢師分享:薩提亞模式對于心理咨詢師從業(yè)的10大助益2025-05-28
- 心理咨詢師3天情緒破局實戰(zhàn)體驗營:告別內耗困擾!活出輕盈人生!2025-05-22
- 2025年心理咨詢師高頻考點:意識與注意2025-04-29
- 2025年心理咨詢師高頻考點:歸因原則2025-04-28
- 備考心理咨詢師證書:認知行為考點分享2025-04-18
- 備考心理咨詢師證書:操作技能考點分享2025-04-17
- 備考心理咨詢師證書:精神分析考點分享2025-04-16
- 心理咨詢師理論知識部分重要考點分享2025-04-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