執(zhí)業(yè)藥師考試考點匯總與解析-中藥綜合技能(2)


☆ ☆☆考點31:氣與血的關系
1.氣能生血:是指血的組成及其化生過程,均離不開氣和氣的運動變化??氣化功能。氣旺,則化生血的功能亦強;氣虛,則化生血的功能亦弱,甚則可導致血虛。故臨床治療血虛病證時,常于補血藥中,配以益氣藥物以提高療效。
2.氣能行血:血的循行,有賴于氣的推動。血是在心、肺、肝三臟之氣的協同作用下,運行不息,敷布全身。故臨床治療血行失常的病證時,常分別配合行氣或補氣的藥物。
3.氣能攝血:氣對血液的統攝作用,使血正常的循行于脈管之中,而不溢出脈外。若氣虛不能統攝血液,則可以導致各種出血病證,稱為"氣不攝血".治療時,必須用補氣攝血的方法,以達止血的目的。
4.血為氣母:是指血是氣的載體,并給氣以充分的營養(yǎng)。血虛者,可以進一步引起氣虛;血脫者,氣亦隨脫。因此,在治療大出血時,往往運用益氣固脫之法。
☆ ☆☆☆考點32:十二經脈的分類和走向規(guī)律
十二經脈分為手三陰經、手三陽經;足三陽經、足三陰經。
手三陰經,從臟走手;手三陽經,從手走頭;足三陽經,從頭走足;足三陰經,從足走腹。即手三陰經均起于胸中,從胸腔走向手指末端,交手三陽經; 手三陽經均起于手指,從手指末端走向頭面部,交足三陽經;足三陽經均起于頭面部,從頭面部走向足趾末端,交足三陰經;足三陰經均起于足趾,從足趾走向腹 腔、胸腔,交手三陰經。
☆ ☆☆☆☆考點33:十二經脈的交接規(guī)律
1.相為表里的陰經與陽經在四肢部銜接:如手太陰肺經在示指(食指)端與手陽明大腸經交接;手少陰心經在小指端與手太陽小腸經交接;手厥陰心包經 在環(huán)指(無名指)端與手少陽三焦經交接。足陽明胃經在足大趾與足太陰脾經交接;足太陽膀胱經在足小趾與足少陰腎經交接;足少陽膽經在足大趾爪甲后叢毛處與 足厥陰肝經交接。
2.同名的手、足陽經在頭面部相接:如手陽明大腸經和足陽明胃經交接于鼻旁;手太陽小腸經和足太陽膀胱經交接于目內眥;手少陽三焦經和足少陽膽經交接于目外眥。
3.手、足陰經在胸部交接:如足太陰脾經與手少陰心經交接于心中;足少陰腎經與手厥陰心包經交接于胸中;足厥陰肝經與手太陰肺經交接于肺中。
☆ ☆☆☆☆考點34:分布規(guī)律
1.四肢部位:
陰經分布于內側面,陽經分布于外側面。內側分為三陰,外側分為三陽。例如,上肢內側的經脈分布是手太陰肺經在前,手厥陰心包經在中,手少陰心經在 后;上肢外側的經脈分布是手陽明大腸經在前,手少陽三焦經在中,手太陽小腸經在后。下肢內側的經脈分布是內踝上8寸以下,足厥陰肝經在前,足太陰脾經在 中,足少陰腎經在后;內踝8寸以上,則足太陰脾經在前,足厥陰肝經在中,足少陰腎經在后;下肢外側的經脈分布是,足陽明胃經在前,足少陽膽經在中,足太陽 膀胱經在后。
2.頭面部位:手、足陽明經行于面部、額部;手、足太陽經行于面頰、頭頂及頭后部;手、足少陽經行于頭側部。
3.軀干部位:手三陽經行于肩胛部,手三陰經均從腋下走出。足三陽經則陽明經行于前(胸,腹面);太陽經行于后(背面);少陽經行于側面;足三陰經均行于腹面。
☆☆☆考點35:流注次序
手太陰肺經在食指端流注于手陽明大腸經,經鼻翼旁流注于足陽明胃經,經足大趾端流注于足太陰脾經,經心中流注于手少陰心經,經小指端流注于手太陽 小腸經,經目內眥流注于足太陽膀胱經,經足小趾流注于足少陰腎經,經胸中流注于手厥陰心包經,經無名指流注于手少陽三焦經,經目外眥流注于足少陽膽經,經 足大趾流注于足厥陰肝經,經肺中流注于手太陰肺經,完成一個循環(huán)。
☆ 考點36:經絡的生理功能
1.溝通聯絡作用
?。?)臟腑同外周肢節(jié)之間的聯系:主要是通過十二經脈實現的,十二經脈內與五臟六腑相絡屬,其經脈之氣又散絡結聚于經筋,并布散于皮部。這樣,就使皮膚與四肢筋肉組織同內臟之間,通過經脈的溝通而聯系起來。
(2)臟腑同官竅之間的聯系:目、耳、鼻、口、舌、前陰、后陰等官竅,都是經脈循行所經過的部位,而經脈又多入內屬絡于臟腑,這樣,五官九竅同內臟之間,亦可通過經脈的溝通而聯系起來。
(3)臟腑之間的聯系:十二經脈中每一經都分別絡屬于一臟一腑,加強了相為表里的一臟一腑之間的聯系。
?。?)經脈與經脈之間的聯系:十二正經陰陽表里相接,具有一定的銜接和流注次序;十二正經與奇經八脈之間縱橫交錯;奇經八脈之間又彼此相互聯系,從而構成了經脈與經脈之間的多種聯系途徑。
2.運輸氣血作用:人體各個組織器官,均需氣血以濡潤滋養(yǎng),才能維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動。而氣血之所以能通達于全身,發(fā)揮其營養(yǎng)臟腑組織器官,抗御外邪,保衛(wèi)機體的作用,則必須依賴于經絡的流注方能實現。
3.感應傳導作用:又稱為"經絡感傳現象".如針刺的"得氣"或"氣至"現象即是經絡感傳作用的表現。
4.調節(jié)功能活動作用:當人體發(fā)生疾病時,出現氣血不和或陰陽偏盛偏衰等證候,可運用針灸等治療方法以激發(fā)經絡的調節(jié)作用,針刺有關經絡的穴位,則可對各臟腑功能產生調整作用。
最新資訊
- 2025年執(zhí)業(yè)藥師考點速記|中藥綜合知識與技能2025-07-21
- 2025年執(zhí)業(yè)藥師考點速記|中藥學專業(yè)知識(二)2025-07-18
- 干貨分享!2025年執(zhí)業(yè)藥師藥事管理與法規(guī)考點總結2025-07-17
- 2025年執(zhí)業(yè)藥師考點速記|中藥學專業(yè)知識(一)2025-07-17
- 2025年執(zhí)業(yè)藥師中藥一考點速記(附高效備考資料包)2025-07-16
- 2025年執(zhí)業(yè)藥師藥事管理與法規(guī)考點【深化醫(yī)藥衛(wèi)生體制改革】2025-07-16
- 免費直播!2025執(zhí)業(yè)藥師核心考點特訓營:(中)藥二2025-05-19
- ​​2025年執(zhí)業(yè)藥師中藥考試大綱核心變動解析​​2025-04-14
- 2025年執(zhí)業(yè)藥師備考攻略:新大綱解析與高效學習計劃2025-04-02
- 2025年執(zhí)業(yè)藥師備考計劃(分階段細化到周任務)2025-04-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