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經濟師考試中級經濟基礎章節(jié)考點總結第十章


第十章 公共物品與財政職能
一、公共物品的定義及其融資與生產
1. 公共物品的特征:非競爭性(主要特征),非排他性(派生特征)。
2. 公共物品的需求一般通過政治機制(投票表決)顯示。
3. 常見的多數決策規(guī)則有:①相對多數決策;②二輪決選制;③逆向排除法;④博爾達計分法;⑤孔多塞規(guī)則;⑥贊同投票。
4. 公共物品的融資方式:①政府融資(強制融資);②私人融資(自愿融資);③聯合融資。
5. 公共物品的生產方式:①政府生產;②合同外包。
6. 公共物品供給的制度:①決策制度(核心),何種物品應當被公共地而不是四人提供?提供多少?②融資制度;③生產制度;④收益分配制度。
二、公共財政的基本職能
7. 公共財政具有①資源配置;②收入分配;③經濟穩(wěn)定與發(fā)展職能。
8. 資源配置范圍:應當是市場失靈而社會又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務的領域。主要有:①滿足政府執(zhí)行職能的需要(政府機關正常運轉、國家安全支出、一般公共服務支出等);②市場失靈而社會又需要的準公共物品和服務(如公共衛(wèi)生、科技、公共工程);③對社會資源配置的引導性支出(如矯正外部效應等)。
9. 實現資源配置職能的手段:①明確社會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圍;②優(yōu)化財政支出結構;③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;④通過直接投資、財政貼息等方式,引導社會投資方向;⑤通過實行部門預算制度、建立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和績效評價體制,提高財政自身的效率。
10. 實現收入分配職能的手段:①明確收入分配的范圍;②加強稅收調節(jié);③發(fā)揮財政轉移支付作用;④發(fā)揮公共支出作用。
11. 實現經濟穩(wěn)定和發(fā)展職能的手段:①財政政策+貨幣政策;②稅收、財政補貼、財政貼息、公債等方式,調節(jié)社會經濟結構;③通過稅收調節(jié)個人消費水平和結構;④加大對節(jié)約、環(huán)保、能源的投入,加大科教文衛(wèi)體的投入,加大社會保障的投入等。
三、公共選擇與政府失靈
12. 公共選擇是關于政府失靈的理論,公共選擇三大理論基石:①個人主義方法論;②經濟人假設;③作為一種交易的政治過程。
13. 政府失靈的表現形式:①選民“理性的無知”與“理性的非理性”。②政治家選票極大化;③投票循環(huán);④官僚體系無效率;⑤利益集團與尋租。
最新資訊
-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《經濟基礎》章節(jié)考點匯總2019-11-15
-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《工商管理》考點匯總2019-10-17
-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《金融經濟》考點匯總2019-10-15
-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《建筑經濟》考點匯總2019-10-15
-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《財政稅收專業(yè)》考點匯總(10月12日更新)2019-10-12
-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《經濟基礎》考點匯總2019-10-10
- 2019年經濟師考試這12個公式必備!2019-09-10
- 2019年全國經濟師考試教材正式出版!2019-07-09
-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匯總2019-04-25
-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三2019-04-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