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會計證《會計基礎》:存貨的核算(5)


或:
月末結存存貨實際成本
=月初結存存貨實際成本+本月收入存貨實際成本-本月發(fā)出存貨實際成本
加權平均法優(yōu)點:計算手續(xù)簡便,有利于簡化成本計算工作
缺點:平時在存貨明細賬上無法反映發(fā)出和結存存貨的實際成本,因此不利于存貨成本的日常管理和控制。
【應用舉例】
采用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,月末一次加權平均單價計算公式中的分子是( )
A月初結存該種存貨的實際成本+本月購入該種存貨的實際成本
B月初結存該種的計劃成本+本月購入該種存貨的計劃成本
C原結存存貨的實際成本+本批購入存貨的實際成本
D原結存存貨的計劃成本+本批購入存貨的計劃成本
答案:A
解析:加權平均單價=(月初結存存貨實際成本+本月收入存貨實際成本)/月初結存存貨數量+本月收入存貨數量
(2)移動平均法
移動平均法也稱移動加權平均法,是指在每次進貨以后,立即根據庫存存貨數量和總成本,計算出新的平均單位成本,作為下次進貨前發(fā)出存貨的實際單位成本的一種方法。
計算公式為:
移動加權平均單價
=(本批進貨前庫存存貨成本+本批進貨成本)/(本批進貨前庫存存貨數量+本批進貨數量)
發(fā)出存貨成本=發(fā)出存貨數量×移動加權平均單價
【例題10-3】仍以表10-1資料,運用移動平均法計算發(fā)出材料成本,結果如10-4表。
4、個別計價法
采用這一方法是假設存貨具體項目的實物流轉與成本流轉相一致,按照各種存貨逐一辨認各批發(fā)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或生產批別,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計算各批發(fā)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的方法
采用這種方法計算發(fā)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比較合理、準確,但是應用的前提是必須能夠對發(fā)出和結存存貨的批次進行具體辨認,以確認其所屬的收入批次,而這在會計實務中往往需要做大量具體工作,所以,個別認定法一般適用于那些容易識別、存貨品種數量少、單位成本較高、同類產品卻存在較大差異的存貨計價,如房產 、船舶、重型設備、珠寶等。
最新資訊
- 會計從業(yè)資格《會計基礎》知識點:費用2019-01-02
- 會計從業(yè)資格考試《財經法規(guī)》知識串講:預決算監(jiān)督2018-12-29
- 會計從業(yè)資格考試《財經法規(guī)》知識串講:預算法律制度2018-12-27
- 會計從業(yè)資格《會計基礎》知識點:營業(yè)外收支2018-12-20
- 會計從業(yè)資格《電算化》知識點:單元格的引用2018-12-19
- 會計從業(yè)資格《電算化》知識點:數據透視表的插入2018-12-19
- 會計從業(yè)資格考試《財經法規(guī)》知識串講:決算2018-12-18
- 會計從業(yè)資格《會計基礎》知識點:所得稅2018-12-03
- 會計從業(yè)資格《會計基礎》知識點:利潤分配2018-12-03
- 會計從業(yè)資格考試《財經法規(guī)》知識串講:預算組織程序2018-11-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