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會工作者(中級)綜合能力講義:精神分析取向社會工作理論


課程推薦:2014年社會工作者VIP直播保過|全科保過|單科全程|老學員特惠
第四章 社會工作理論
第二節(jié) 精神分析取向社會工作理論
【本節(jié)知識重點】
一、精神分析理論的主要觀點
精神分析理論由弗洛伊德創(chuàng)立,20世紀20年代開始影響美國的社會工作,并且在60年代之前一直是臨床社會工作的主導理論之一。與社會工作相關的精神分析理論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:
第一,潛意識理論。認為人的心靈是由意識、前意識與潛意識構成。潛意識與意識不同,是非理性的,但對人的行為發(fā)生了重要影響。
第二,人格理論。將人格分為本我、自我、超我。三者之間如能保持和諧平衡狀態(tài),人格就是完善的。當人格失調時,治療的焦點應放在對自我的強化上。
第三,人的心理發(fā)展階段理論。以人的性心理發(fā)展為基礎,劃分出五個階段:口腔期、肛門期、性蕾期、潛伏期、生殖器期。如果人們在不同發(fā)展階段的欲望得不到適當?shù)臐M足,就會出現(xiàn)焦慮和問題行為,從而需要幫助和治療。
二、精神介析理論的實務原則
1.個別化原則,強調每個人的早期經(jīng)驗都是不同的。
2.強調要與受助人簽訂治療協(xié)議。
3.治療者要為受助人提供一個安全與支持的環(huán)境。
4.精神分析治療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聯(lián)想。
5.治療過程中治療者要傾聽和同感受助人的想法,要給予支持、接納和理解。
三、精神介析理論在社會工作中的應用(重點)
精神分析理論在社會工作中的應用主要表現(xiàn)為將精神分析治療技術引人到臨床社會工作中。
一般來說,精神分析治療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部分:第一,治療情境的建立。即在治療開始時,治療者與服務對象簽訂治療協(xié)議,明確治療者與服務對象的角色分工、治療計劃和時間表。治療情境還包括治療者對服務對象的態(tài)度。第二,治療關系的建立。即在治療過程中,治療者要與服務對象建立良好的關系,讓其感受到支持與安全,將自己痛苦的經(jīng)驗講述出來。第三,治療性對話。這是治療的實質階段,包括三個內容,即自由聯(lián)想、治療性傾聽、診釋過程。自由聯(lián)想的關鍵在于讓服務對象能夠將最原始的想法與感受講出來,以便社會工作者捕捉其深層的心靈活動。傾聽是一種廣泛的傾聽。診釋是社會工作者向服務對象表達對其內心了解的行動.
>>>更多信息請關注環(huán)球網(wǎng)校社會工作者考試頻道 社會工作者考試論壇!
最新資訊
- 2025年中級社工考試考點匯總(法規(guī)+綜合能力+實務)2025-05-07
- 【2025年中級社會工作者兌換福利】2025年社會工作者各科真題解析課程免費拿!2025-04-29
- 2025年社工考試考點匯總(初級+中級各科目)2025-04-25
- 2025年社工考試考點梳理:初級與中級的高頻知識點2025-04-11
- 2025年高級社會工作師考試大綱2025-04-09
- 2025年社工三色寶典來襲,邏輯梳理助力備考新高度(中級3科目)2025-04-08
- 2025年中級社工實務考點(內含重點難點、易錯點、理解點)2025-04-08
- 2025年社會工作者綜合能力中級考點(內含重點難點、易錯點、理解點)2025-04-08
- 2025年社工《社會工作法規(guī)與政策(中級)》考點(內含重點難點、易錯點、理解點)2025-04-08
- 社工接案的六個步驟2024-05-08